青团的做法和配方

  • 2025-07-13 18:15:57
  • 9

青团是中国江南地区传统的时令小吃,尤其在清明时节备受喜爱。其翠绿的色泽、软糯的口感和清香的味道,不仅承载着春日的气息,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本文将详细介绍青团的传统做法和配方,帮助大家在家中轻松制作这道美味的传统点心。

一、食材准备

(一)外皮材料

- 新鲜艾草:200克(或干艾草50克)

- 糯米粉:300克

- 粘米粉:100克(增加口感,避免过于黏腻)

- 白糖:80克(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)

- 食用油:20毫升(防止粘连)

- 清水:适量

(二)经典内馅配方(豆沙馅)

- 红豆:250克

- 白糖:150克

- 黄油或猪油:50克(增加香味,可选)

- 清水:适量

(三)流行内馅配方(蛋黄肉松馅)

- 咸蛋黄:8个

- 肉松:150克

- 沙拉酱:50克

- 黄油:30克

- 白糖:10克(调味用)

二、详细制作步骤

(一)处理艾草

1. 新鲜艾草处理:

新鲜艾草摘去老茎和杂质,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焯水1-2分钟(可加少许小苏打保持翠绿),捞出立即过冷水沥干。挤干水分后,将艾草切成小段,放入料理机中加100毫升清水打成泥状。

提示:干艾草需提前用温水泡发2小时,再按上述步骤焯水打泥。

2. 艾草汁过滤:

将艾草泥用纱布过滤,挤出纯艾草汁(约150-200毫升),残渣可保留少许混入面团增加口感。

(二)制作豆沙馅

1. 煮红豆:

红豆洗净后浸泡2小时,加水没过红豆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红豆软烂(约40分钟),可用勺子轻松压碎即可。

2. 炒豆沙:

将煮好的红豆放入锅中,加入白糖,开小火翻炒至水分收干。分3次加入黄油,每次炒至完全吸收后再加下一次,直至豆沙成团不粘手,放凉备用。

(三)制作蛋黄肉松馅

1. 处理咸蛋黄:

咸蛋黄喷少许白酒,放入烤箱180℃烤8分钟,取出后压碎(或用料理机打碎)。

2. 混合材料:

锅中放黄油融化,加入蛋黄碎、肉松、白糖翻炒均匀,关火后加入沙拉酱拌匀,放凉后搓成小团。

(四)制作青团外皮

1. 和面:

糯米粉、粘米粉、白糖放入大碗中混合均匀,慢慢倒入艾草汁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,再加入食用油揉成光滑的面团。

关键:面团需不粘手、有弹性,太干可加少许温水,太湿可加糯米粉调整。

2. 醒面:

面团盖上湿布醒发15分钟,让粉类充分吸收水分。

(五)包制青团

1. 分剂子:

将面团揉成长条,分成每个约50克的小剂子(可根据内馅大小调整),搓圆后用掌心压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面皮。

2. 包馅成型:

取一个面皮,中间放入30克内馅(豆沙或蛋黄肉松),用虎口慢慢向上推,收口捏紧搓圆。

技巧:包制时手上可抹少许熟粉防粘,收口处需捏紧避免蒸制时开裂。

(六)蒸制青团

1. 准备蒸具:

蒸锅中加水烧开,蒸笼垫上油纸或粽叶,刷一层薄油,放入青团(间隔2厘米防止粘连)。

2. 蒸制时间:

大火蒸8-10分钟(根据大小调整),关火后焖2分钟再开盖,避免温差过大导致塌陷。

3. 刷油保存:

取出后立即刷一层熟油(如玉米油),保持表面光泽并防止粘连,冷却后密封冷藏保存。

三、制作要点与技巧

1. 颜色翠绿的秘诀:

艾草焯水时加小苏打或食用碱,可中和草酸并保持绿色;蒸制时间不宜过长,避免叶绿素流失。

2. 口感Q弹不粘牙:

糯米粉与粘米粉的比例建议3:1,粘米粉过多会导致过硬,过少则易变形;蒸好后刷油可防止表皮干硬。

3. 内馅搭配创新:

除传统豆沙、肉松蛋黄外,还可尝试芋泥、紫薯、抹茶、芝士等口味,根据个人喜好调整甜度。

4. 保存方法:

冷藏可保存3天,食用前微波炉加热20秒即可恢复软糯;冷冻可保存1个月,需冷水上锅蒸10分钟复热。

四、文化小贴士

青团最早起源于寒食节,古人用艾草汁混合糯米制成团子祭祀祖先,后来逐渐演变为清明时节的特色食品。艾草在传统中医中具有驱寒祛湿的功效,春日食用青团也暗含“清明祛湿”的养生智慧。如今,青团不仅是一种美食,更成为承载传统文化记忆的符号,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
通过以上步骤,你可以轻松在家制作出颜值与口感兼备的青团。无论是作为早餐、茶点,还是节日馈赠的手作礼物,这道翠绿的团子都能为你的生活增添一抹春日的清新与温暖。不妨趁着春光正好,动手尝试这份传统美味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