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黄酥的做法

  • 2025-07-16 05:40:11
  • 14

蛋黄酥作为中式糕点中的经典代表,以层层酥皮包裹咸香蛋黄与细腻内馅,一口咬下酥松掉渣,甜咸交织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。想要在家复刻这道美味,需掌握油皮、油酥、内馅的黄金配比与关键制作手法。本文将详细拆解传统蛋黄酥的制作步骤,从食材准备到烘烤出炉,带你零基础掌握这道点心的精髓。

一、食材准备(约12个蛋黄酥用量)

【油皮材料】

- 中筋面粉 150g(蛋白质含量8-10%,保证酥皮延展性)

- 猪油 50g(传统起酥用油,可用黄油替代但酥松度略减)

- 细砂糖 20g(调节甜度,促进面筋形成)

- 温水 65ml(35℃左右,帮助活化面筋)

- 盐 1g(平衡甜咸,增强风味层次)

【油酥材料】

- 低筋面粉 120g(蛋白质含量6-8%,避免起筋导致酥皮僵硬)

- 猪油 60g(需冷藏硬化,与面粉比例1:2确保起酥效果)

【内馅材料】

- 咸蛋黄 12颗(优选海鸭蛋黄,油脂更丰富)

- 红豆沙/莲蓉 300g(市售成品或自制,每颗约25g)

- 高度白酒 10ml(去腥增香,可选)

- 熟糯米粉 20g(内馅防粘手,可选)

【装饰材料】

- 蛋黄液 1个(蛋黄+5ml水搅匀,刷表面增亮)

- 黑芝麻/白芝麻 适量(点缀装饰)

二、基础酥皮制作(关键步骤:水油平衡与醒面)

1. 油皮制作

1. 中筋面粉、细砂糖、盐倒入厨师机搅拌桶,加入软化猪油(手指可轻松按压状态),用低速搅拌至猪油完全吸收,面粉呈粗玉米粉状态。

2. 分3次加入温水,每次搅拌至水分被吸收后再加下一次,转中速揉面5分钟,直至面团能拉出半透明薄膜(即“扩展阶段”),破口处呈锯齿状。

3. 取出面团揉圆,放入保鲜袋密封,室温醒面30分钟(温度低于25℃可延长至40分钟),醒面期间避免频繁打开,防止水分流失。

2. 油酥制作

1. 低筋面粉过筛后倒入大碗,加入冷藏切丁的猪油,用刮板将猪油与面粉反复切拌,直至形成均匀的粗颗粒状。

2. 用手快速揉成光滑面团(注意保持猪油低温,避免融化导致分层失败),揉好的油酥应不粘手、软硬与油皮接近,装入保鲜袋冷藏醒面20分钟。

三、内馅处理(蛋黄去腥与馅料塑形)

1. 蛋黄预处理

1. 咸蛋黄用清水冲洗表面盐分,用厨房纸吸干水分,放入烤盘中铺油纸,表面喷少许白酒(或料酒)。

2. 烤箱预热180℃,中层烤5-7分钟(观察蛋黄鼓起、边缘微焦即可,避免烤过头出油变苦),取出放凉备用。

2. 馅料组合

1. 红豆沙/莲蓉分成12等份(每份25g),用掌心搓成圆球。

2. 取一份豆沙,用拇指按出凹陷,放入一颗蛋黄(若蛋黄较大可切半),用虎口慢慢向上推,将蛋黄完全包裹,收口捏紧搓圆。

3. 包好的蛋黄馅放入冰箱冷藏10分钟定型,防止后续包酥时变形。

四、包酥与成型(核心工艺:层次分明的秘诀)

1. 分割面团

1. 醒好的油皮面团称重(约285g),平均分成12份(每份约23-24g),揉圆后盖保鲜膜防止干裂。

2. 油酥面团称重(约180g),同样分成12等份(每份15g),搓圆后冷藏备用(防止软化)。

2. 第一次包酥(油皮包油酥)

1. 取一个油皮面团,用手掌压扁成直径约8cm的圆片,中间厚边缘薄。

2. 放入一个油酥球,用虎口将油皮向上推,完全包裹油酥,收口处捏紧(若收口有面粉需擦净,否则易开裂)。

3. 收口朝下放置,依次完成所有面团,覆盖保鲜膜松弛15分钟(关键步骤:松弛不足会导致擀卷时破皮)。

3. 第一次擀卷

1. 取一个松弛好的酥皮胚,用擀面杖从中间向两端擀成15cm长的牛舌状(注意力度均匀,避免油酥外露)。

2. 从一端向另一端紧密卷起,收口朝下,盖上保鲜膜松弛15分钟(此时酥皮已形成初步层次)。

4. 第二次擀卷

1. 取松弛后的卷胚,用手掌轻压,将其擀成20cm长的薄片状(比第一次更长更薄,促进层次细化)。

2. 再次紧密卷起(卷的圈数越多,成品酥皮层次越丰富),收口朝下,松弛20分钟(最后一次松弛决定酥皮是否易爆裂)。

5. 包入内馅

1. 取松弛好的卷胚,用刀从中间切成两段(横切面可见清晰螺旋层次)。

2. 切面朝上,用手掌压扁,擀面杖从中心向四周擀成直径约10cm的圆片(注意保留中心厚边缘薄,防止底部露馅)。

3. 放入一颗蛋黄馅(收口朝上),用虎口将酥皮向上推,边推边捏紧收口,确保完全密封。

4. 收口朝下放入烤盘,轻轻按压顶部使其平整,依次完成所有酥胚,间距保持3cm以上。

五、烘烤与装饰(火候控制决定酥皮与色泽)

1. 烤箱提前预热至170℃(上下火),烤盘铺油纸或油布。

2. 酥胚表面刷一层薄蛋黄液(刷两次可使色泽更金黄,第二次需等第一次半干后再刷),撒少许芝麻。

3. 放入烤箱中层,170℃烤25-30分钟(前15分钟定型,后15分钟上色),最后5分钟可调至180℃让表面快速上色(注意观察避免烤焦)。

4. 出炉后放在冷却架上晾至室温(热酥皮较软,冷却后酥松度更佳),完全冷却后密封保存,常温可存放3天,冷藏可延长至5天。

六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

1. 酥皮层次不清晰:油酥与油皮软硬差异过大(可通过冷藏/加热调整);擀卷时力度不均导致油酥偏移;松弛时间不足。

2. 烘烤时酥皮爆裂:收口未捏紧;烤箱预热不足;酥胚摆放过密导致受热不均。

3. 蛋黄腥味重:未提前烘烤或白酒用量不足;蛋黄品质不佳(建议选择真空包装的咸蛋黄)。

4. 内馅漏出:酥皮擀破;内馅水分过多(可加入熟糯米粉调节湿度)。

通过精准控制食材配比与每一步的操作细节,即使是烘焙新手也能做出金黄酥松、层次分明的蛋黄酥。刚出炉的蛋黄酥带着黄油与蛋黄的香气,酥皮轻轻一碰便簌簌掉渣,内馅细腻绵密,咸甜交织的风味在口中层层绽放。无论是作为茶点还是伴手礼,这道凝聚匠心的中式点心都能带来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。